合伙人出工不出力怎么办呢?
昨天我们分享了合伙人只出资不干活的情况,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。
可是有的创业者又有了新的问题,那就是合伙人虽然参与公司经营了,但是基本上没有见到任何劳动成果,换句话说,这个合伙人只出工不出力,那么又该怎么办呢?
(资料图片)
这其实还挺难处理的,因为这个合伙人每天也在打卡上班,只不过每天的工作有点消极,其他合伙人则累死累活在做多业务。
很明显,这种每天上班的做法并没有触发合伙人退出的情况,可是他的贡献并不是合伙人级别,这该怎么办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可以看一下8年前的一个互联网肉夹馍项目西少爷失败的案例。
西少爷诞生于2014年,诞生之初,西少爷就一夜爆红。因为西少爷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袁泽陆写出了一篇现象级爆文《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》,霸屏朋友圈。
正因为西少爷一夜成名,也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,想要投资,公司的估值很快就达到了1亿元,这是非常牛的成绩。
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一共有4个人,分别是孟兵、宋鑫、罗高景、袁泽陆。公司成立之初,孟兵是公司的CEO,负责融资。罗高景负责店面运营。宋鑫则负责产品研发、生产和供应链等事宜。袁泽陆则负责营销策划工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袁泽陆是后面加入的,孟兵、宋鑫、罗高景则是公司的创始合伙人,三人的股份几乎是平均分的,这也是之后爆发矛盾的原因。
因为孟兵是公司的CEO,也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,可是手中的股份太少,不足以一锤定音,因此就想要自己的股权拥有三倍投票权。
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宋鑫感到很不满,虽然自己的股份并没有因此减少,但是话语权减少了很多,这也会导致后期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少,甚至是被踢出局。
很明显,罗兵的这个提议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想法,而是投资人的观点,因为投资人最害怕创始人股份平分的情况。
其他两位创始人其实是站在了罗兵这边的,这就搞得宋鑫很被动。如果同意了,自己的话语权就被削弱了,如果不同意,自己就成了影响公司融资的罪人。
宋鑫明白自己的处境,但是还是不愿意屈服,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。这对于刚刚爆火的西少爷而言属于泼了一盆冷水。
最终,公司愿意用4倍的回报,收购宋鑫手中30%的股份。宋鑫肯定是不同意的,因为4倍的回报也才27万元,可是公司此时的估值是4000万,30%的股份就是1200万元,就算打个折,也要给他1000万才能同意。
尽管宋鑫有100个不满意,但是其他三位创始人手中的股份达到了70%,最终还是将宋鑫赶了出去。
在没有宋鑫之后,西少爷虽然又融资了几轮,但是终究还是昙花一现,成为了餐饮领域里的一个历史名字。
假如西少爷内部没有任何矛盾,西少爷现在恐怕已经成功上市。可是历史是没有假如的,而且西少爷的故事正在一遍又一遍地发生。
通过西少爷的案例,我们就知道创业之初,创始人的股份最好不要平分,就算平分了,也要一开始就商量好股权的投票权利。一家公司一定要有个可以做最终决定权的人。
在公司发展过程中,如果创始人之间发生矛盾,也要预防有创始人出现消息怠工的情况。
其实很多合伙人内讧的爆发并不是突然间爆发的,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。因此,合伙人之间,如果想要持续发展,最好还是和平相处。西少爷就是一个案例,虽然西少爷赶走了宋鑫,但是公司并没有走向更大的未来。
因此,为了避免创始人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,那么就要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制定好权责利,出现问题的时候,应该及时沟通,而不是互相憋在心里,在矛盾爆发的时候,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当然,我们也要预防矛盾真正的爆发时,该怎么收场的问题。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,约定好股份的回购方案,让那个出工不出力的合伙人在相应的阶段及时退出,这不管对公司还是对合伙人,都是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了。
只要在创立之初就约定好退出的触发条件,并且写进公司章程,那么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,不配合的合伙人还是要接受被踢出局的结果。
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,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,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!
在新商业的世界里,没有被淘汰的行业,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,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“颠覆与重构”上。
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,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,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。
请记住:没有创新力,哪有想象力;没有想象力,何来竞争力;要想破局突围,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,重构新的商业模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