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
作者:李云雁(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);王贻云(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)
我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近30%,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,是稳定经济增长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(相关资料图)
智能制造助力绿色低碳转型
智能制造为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,在提升产业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减碳降污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“双赢”。
一是推动能效升级。智能制造应用数字化工厂、工业物联网、智能机器人等模式和手段,提升制造企业能源利用技术和生产工艺,推动绿色技术的智能化改造,催生绿色产品设计系统、绿色制造决策系统、绿色产品回收系统等数智化绿色生产平台,助推制造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、焕发生机。
二是助力价值链提升。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、研发设计、组装流程、售后服务等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破解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瓶颈,降低废品率和原料浪费,提高产品附加值,做到精细化、柔性化生产,促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。
三是实现精细化减排。智能制造以其自感知、自学习、自决策、自执行、自适应等特点,实现对制造业全流程、全场景的精细化控制、精细化操作和精细化管理,并通过流程再造和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形成生态设计标准,建立数智化能源管理平台,构筑智能评估体系,实现全生命周期、全产业链、全方位的减碳降污。
多措并举合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
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,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抓手,当前亟须多措并举传导转型责任压力、增强转型定力、挖掘转型潜力、激发转型动力、形成转型合力。
一是加强制造业减碳规划,传导绿色低碳转型的责任压力。首先,将绿色低碳目标纳入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。明确我国制造业“十四五”及中长期减碳降污目标,分行业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和行动路线,将能效、碳足迹、污染物减排等减碳降污关键指标纳入地方行业规划,锚定转型目标和双碳约束,坚持分类指导、分业施策。其次,实施制造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。全面落实制造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坚持重点突破,加快压减双高工业产能,加速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。再次,建立减污降碳智能监测与评估系统。开发制造业减碳降污智能检测与评估方法和技术,健全智能化监测评估数据管理系统,完善制造业减碳降污数据的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共享、应用等管理体系,及时、准确地监测和反馈制造企业绿色低碳绩效,强化规划落实。
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增强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定力。首先,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将企业减碳外部性内部化。逐步优化全国碳交易市场机制,实施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交易规则,适当收紧碳配额量,出台明确的碳定价规则,强化减排约束,并不断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机制,提高碳交易市场交易效率,充分释放市场激励转型的信号。其次,加快发展绿色金融,缓解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。构建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、绿色保险、碳资产管理、碳信托等全链条碳金融服务体系,拓展企业融资渠道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有效防范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金融风险。再次,积极应对碳关税,有效应对碳泄露。欧盟碳关税政策于今年落地实施,高碳企业的出口成本将大幅提高,这倒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,寻找化“危”为“机”的突破口,让产品获取全球“绿色通行证”,降低碳关税成本。
三是积极实施示范行动,挖掘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潜力。首先,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。以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路线为引领,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,扶持一批处于行业价值链顶端、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突出的智能制造企业上市,做大做优智能制造企业矩阵。其次,创建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厂。积极开展“节能低碳示范”、“零碳示范”和“绿色制造示范”创建工作,持续强化示范工厂产品绿色化、生产洁净化、能源低碳化等能力建设,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引领更大范围的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。再次,建设一批数实融合的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。形成、共享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转型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先进经验。
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动力。强化要素保障,聚焦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条件,制定倾斜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转型。首先,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和产业投资引导基金,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,加大对企业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资金支持。其次,加快人才引育,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转型全链条人才培育,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人才的战略储备,破解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人才瓶颈。再次,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基金,围绕关键核心共性技术,聚力攻关解决基础性、长远性重大科技项目,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问题。
五是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,汇聚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合力。首先,加强建设智能制造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。统筹协调国内外先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、智能装备制造商、工业软件开发商等优势资源,建立面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平台,为智能化转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、人员培训、资源共享等支持,完善协同制造、定制化服务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公共服务,赋能制造业企业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型升级。其次,积极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。以智能制造研发创新公共平台整合产业链,形成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大、中、小企业合作研发、创新、转型的产业组织结构,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转型与协同降碳。再次,加强政府、企业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,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力。